【案例】
捏造法院收费项目、发送虚假诉讼服务短信、伪造法律文书……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结一起冒充律师骗取他人钱财的诈骗案,判处原审被告人魏某有期徒刑六年,处罚金人民币十五万元,并退赔被害人相应经济损失。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一审查明,2021年底,被告人魏某通过“抖音”平台结识了被害人彭某。在得知彭某急于追回付给他人的款项后,魏某虚构律师身份,以帮助彭某挽回损失为由,于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编造需向法院缴纳手续费、代签费、开庭技术费、结案金、退款费等名目,骗取被害人彭某36万余元。在诈骗过程中,为迷惑被害人,魏某向彭某发送了开庭、视频出庭、结案等虚假诉讼服务短信,甚至伪造了法院传票、结案书等虚假法律文书,并将犯罪所得用于购买彩票、网络赌博等。
2023年5月15日,公安机关将魏某抓获。案发后,魏某的亲属向被害人彭某退还10万元。案件审理期间,被告人魏某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九龙坡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以诈骗罪对魏某作出前述判决。魏某不服,向重庆五中院提起上诉,请求从轻处罚。
重庆五中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魏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且数额巨大。一审法院事实认定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并已考量魏某退赔等情节,量刑适当。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一)项之规定,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如何寻找正规的律所、律师】
寻求法律帮助和服务要通过正规渠道和程序,特别是对于通过网络聊天或他人介绍认识的“律师”,更需擦亮双眼,不能只通过电话、网络联系,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建议可采取以下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一、在正规律师事务所会面和办理相关委托手续,律所名称、地址与律所执业许可证(副本)登记的一致;
二、查看律师执业证,核实律师身份、执业情况、年检记录等;
三、线上查询核实律所、律师信息:
1、可在支付宝APP-市民中心,在搜索栏搜索“律师查询”或“律师事务所查询”,进入相应的小程序,输入律所或律师名字,进行核实。查询范围为全国;
2、可登录各地区律师协会官网查询核实:
重庆地区查询方法:在重庆市律师协会官网-重庆律师阳光执业信息系统(http://www.xblaw.com/ygzy/),输入律所或律师名字,进行核实。
四、签订正规委托代理合同,明确约定各项费用的标准、金额、支付方式等。
【上一篇】非机动车道上违法停车致路人绕行被撞身亡
【下一篇】恋爱期间的小额馈赠不是彩礼